用2年时间修完4年功课,学会程度超高;
边打工边念书,学习效率让老师拜服;
起步晚时间紧,却可以后来居上赶超同侪;
凭一己之力从贫民窟女生修炼成哈佛大神……
看过《风雨哈佛路》的朋友一定都被女主莉丝惊到过。
这女孩不光学习力惊人,复习能力还特别开挂。
大大小小的常识测试都能稳稳hold住,且总能通过复习来巧妙对抗遗忘曲线。
莉丝是个超级会学习的女孩,你呢?
天天自主学习的学习成效怎么样,直接影响到各科的成绩。你了解怎么样支配每晚的学习时间吗?
把书读薄复习法
把书读薄,其实就是总结重点、难题,认清自己薄弱环节的过程。
针对教程,提炼重点和难题。
在纸上列大纲,列大纲的时候可以将每一个要点简化为一个你一个人能了解的提示词,看到提示词能回想并复述出要点即可。
大纲可以多列几次,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愈加精炼,这样反复,最后让厚厚的教程变成薄薄的几张纸。
把书读薄之后,别忘了把训练册也读薄,针对训练册和过往试题,需重点提炼薄弱环节,就是打造错题本。
错题本也需要有一个越做越薄的过程,最后做到错题本中的题目都可以不看答案和提示就做出来。
整理总结复习法
电脑里的东西假如凌乱不堪地堆在C盘里,等要用的时候就会非常难找,甚至根本不记得自己有过这个文件。
假如把这类东西分门别类存放在不一样的文件夹,要用的时候就特别好找,分分钟就能调取。
学习也是同理。
复习中有一个要紧步骤,就是将常识进行整理、总结、合并,搭建起是我们的常识体系,让记忆空间井然有序。
收拾的过程可以用思维导图法,就像神经互联网似的,发散着画,不需要管画得好看不好看。
画着画着你就能找到要点之间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记住并学会它们。
碎片时间复习法
这种办法的重点就是小卡片。
嫌小卡片容易丢的同学可以用巴掌大的小本子代替,把零碎的、需要记忆的要点写在小卡片或小本子上。
譬如英文单词、常用短语、英文佳句、语文科目中需要默写的古诗文段落等等,晚上见缝插针看上两分钟,总是就能起到意料之外的巩固成效。
也有人习惯用便条纸,并把写有要点的便条贴在冰箱上、洗手间里。
从37岁才开始学英语,并在短期内水平暴涨的李冰冰就是通过到处贴小便签的方法复习单词的。
分散交叉复习法
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是最离谱的学习技巧,即使当时记住了,过后也会快速忘掉。
要想提高学习成效,还要靠持续性的分散学习,各科依据学会程度和优先等级,分别拟定学习计划,然后将任务合理分配到每一晚。
这一办法的重点就是,学习计划越细越好,天天复习哪几科的哪几块儿常识,每科复习多久都列好,然后尽力按计划复习,这也能防止时间分配不均而致使的“某些要点没空复习”的尴尬。
分散复习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科交叉,就是天天别只盯着1科复习,复习1小时数学就换换脑子,去复习1小时语文,别连续复习2小时数学,防止产生厌倦心理。
由难而易复习法
估计不少孩子都有这个习惯:按课本顺序复习,从第一章开始,慢慢复习到最后一章,最初的复习劲头挺大,越往后越累越松懈。
但课本的设计一般都是由浅至深,开头几章简单,越到后面几章就越复杂、越综合,也越容易出现学习漏洞。
所以做什么不从重点难题开始复习呢?
对某些科目而言,后面几章节的内容总是会牵涉到前面几章节。
从最后一章开始倒着往前复习,等于把精力用在刀刃上,能愈加高效地查漏补缺、提高常识学会程度。
(图文来自互联网,侵权删)